喬金濤常為郵路上的老年客戶讀報讀刊。
河南省商丘市郵政分公司投遞員喬金濤長年奔波在單程80多公里的郵路上,服務300多個投遞點。他25年走過69萬公里郵路,騎壞了9輛自行車、用壞了60多個郵包。他投遞報刊1000萬余份、信件100萬余封,復活“死信”600多封,為用戶挽回經濟損失500多萬元。他攬投包裹366萬多件,妥收妥投率和用戶滿意率均達100%,實現服務零差錯。25年的投遞路,他僅請了3天婚假,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郵政事業。
堅定執著 重續戰友情誼
2020年3月,喬金濤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尋親信”,寄信人是河北邯鄲的退伍老兵姚光德,收信地址僅模糊標注著“商丘市梁園區孫樓村”,而當地同名的村莊有4個,涉及近8000人。怎么找到收信人寧秀席呢?
喬金濤深知信件的重要性,他當即行動,采用最笨卻又最扎實的方法:逐一聯系梁園區所有孫樓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對方均一一答應幫忙打聽,但卻均無結果。喬金濤轉而從姓氏入手,聯系到一位姓寧的同學,最終通過家譜線索聯系到寧氏家譜會長寧吉慶。在其協助下,經過一番尋找,終于找到了80多歲的寧秀席老人。為確保萬無一失,喬金濤通過電話反復核實細節。原來,姚光德過去因行政區劃變更多次寄信被退回,直到偶然得知孫樓村現屬梁園區,才重燃希望。而這封地址仍不完整的信,因喬金濤的執著得以“復活”,讓兩位耄耋老人跨越360余公里重續戰友情。
拳拳愛心 溫暖整條郵路
25年來,喬金濤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堅持為郵路上的貧困戶、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捐款捐物,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9600多小時。
在商丘市氣象局家屬院內住著一位參加過革命的老人,名叫張桂芳。為了讓老人的晚年生活不孤單,喬金濤20多年如一日,有空便陪老人聊天、幫老人做家務、帶老人看病,這些舉動讓老人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
在郵路上,喬金濤還主動幫助村民致富。寧樓村的一位村民有制作粉條的手藝,因受到網購沖擊,生產經營陷入困境。喬金濤了解后,主動幫這位村民啟動電商銷售,實現粉條日發寄量200—300單,日均收入可達300元至500元,該村民由此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小康日子。郵政投遞員精準扶貧助推鄉村振興的故事在當地傳開。
不斷創新 打造“示范郵路”
“喬金濤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后,始終秉持“崇德、敬業、匠心、卓越”的精神,先后打造了7條“示范郵路”?!皭坌泥]路”上,幫扶孤寡老人、殘疾人30多人;“扶貧郵路”上,幫扶貧困群眾100多人,助力電商戶增加收入120多萬元;“消防平安郵路”上,義務為96平方公里范圍內約32萬人提供消防安全宣傳服務,共精準投遞各類宣傳單29萬份、排查安全隱患120多處,為市民減少損失達260多萬元;“普法郵路”上,著力打造“遵法守法、攜手筑夢”郵路,惠及群眾達8萬多人;“創新服務郵路”為300多戶用戶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紅色郵路”上,開展郵政勞模進校園宣講活動20多場,受益師生達12萬多人;“抗疫郵路”上,全力以赴消除疫情防控安全隱患,惠及群眾達26萬多人。“示范郵路”直接受益群眾達100多萬人。
面對近幾年包裹量的攀升,在沒有實現包裹自動化分揀時期,喬金濤創造出“鐘表盤式包裹細分法”,日均節約內部處理時間2小時,提高了包裹細分到段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每年為企業節省成本達30多萬元。
喬金濤還積極發揮“傳幫帶”示范作用,通過學習培訓,員工們分信排信、數報套報、名址采集、包裹排道等業務技能不斷提升,涌現出30多名業務骨干?!皢探饾齽谀撔鹿ぷ魇摇币脖簧糖鹗锌偣?、河南省國防郵電工會、河南郵政工會、中國郵政集團工會等命名為“示范性勞模工匠人才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