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黑龍江,沉睡一冬的黑土地在春耕的交響樂中蘇醒。廣袤的田疇上,各色農用機械在轟鳴聲中劃開黝黑的土壤,農人的衣角在春風里與鼓蕩的塑料棚膜共舞,嘩嘩作響。全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春耕生產如火如荼。而郵儲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的金融服務,則像是春雨甘霖,無聲地滋潤著春耕時節的每一寸土地。
黑龍江省委一號文件指出,黑龍江要當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確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在2.18億畝以上、總產量達1500億斤以上,建好建強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糧穩天下安。對本輪春耕的支持,黑龍江省分行傾盡全力,助力穩住“壓艙石”。截至一季度末,黑龍江省分行今年“三農”個人經營貸款凈增62.23億元,列全國郵儲銀行系統首位,市場占有率達12.31%,列省內國有大行首位。
機制創新 構建發展“底層邏輯”
黑河市分行在去年9月便啟動了春耕信貸專項計劃,深入村屯“摸底數”,建立需求臺賬,確保實現“錢等農時,不等錢”。
綏化市分行于去年冬啟動“走千企、入千村、進萬家”大走訪活動,調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龍頭企業等金融需求,通過銀政合作,搭建“銀行+政府+鄉村”金融服務平臺,讓農戶足不出戶就能暢享便捷的金融服務。
哈爾濱市呼蘭區支行強化春耕全流程服務保障,設立客戶服務熱線,24小時待命,隨時回應農戶貸款申請、資金使用等各類咨詢。
……
黑龍江郵儲人爭先恐后走出行門,問需于農,在一線尋找并擴大市場商機。這得益于考核機制的變化。為推動一線機構主動投身市場,黑龍江省分行構建“三農”金融業務“兩大評價”體系,即“三農”業務發展年度評價體系和農貸業務發展備春耕旺季評價體系;出臺“服務鄉村振興主力軍示范支行”規劃。該分行結合各縣域市場發展空間、業務規模、市場占有率等維度,重點發揮“兩大評價”體系和“服務鄉村振興主力軍示范支行”規劃的導向作用,將考核評價結果應用于二級分行經營管理績效考核、二級分行領導班子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綜合評價等領域,進而形成不斷擴大投放規模、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輯”,激勵各分支機構主動作為、深入市場、積極建設服務鄉村振興的“主力軍銀行”。“過去考核主要看規模,現在更看重市場占有率和客戶體驗。”很多分支行領導感受到了壓力,并將其轉化為發展動力。截至今年3月底,本輪備耕期間,黑龍江省分行累計投放春耕支持資金超400億元。
作為黑龍江省分行打造的7家“服務鄉村振興主力軍示范支行”之一的虎林市支行,今年在墾區和農村兩個領域同時發力,截至3月底,累計發放備耕貸款超20億元,助力4400多戶農戶搶抓農時。該支行聚焦轄內6個農場的規模化經營需求,建立起“農場—企業—農戶”聯動服務機制。通過主動對接農場管理部門,虎林市支行精準摸排種植大戶和農業企業的資金缺口,定制了“批量授信+隨借隨還”產品方案,優化審批流程,實現貸款快速發放。在農村地區,虎林市支行深化“信用村+信用戶”建設模式,聯合虎林市郵政分公司,以郵銀協同方式推進“整村授信”,開展上門受理、上門調查、上門簽約放款的“三上門”活動,方便農戶足不出戶辦理貸款。截至一季度末,全市郵銀累計建成信用村78個,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93%。
綏化是農業大市,據統計,每一百斤中國糧食中就有綏化優質糧1.72斤。在服務春耕備耕的進程中,綏化市分行專門開辟備耕信貸服務“綠色通道”,確保相關業務優先審批,并推行限時辦結制度,明確每個業務環節的辦理時限,確保貸款不誤農時。
此前從未貸過款的吳彥是獲益者之一。他是綏化市慶安縣歡勝鄉永勝村村民,今年滿懷信心地計劃擴大種植規模,卻被資金短缺這只“攔路虎”擋在了前進的路上。慶安縣支行的客戶經理徐美玲在大走訪活動中了解到他的情況后,主動上門服務。但吳彥和妻子從未辦理過貸款,對貸款流程一無所知,再加上擔心利息負擔和還款壓力,起初顯得十分謹慎。面對吳彥夫妻的重重顧慮,徐美玲展現出十足的耐心,不僅詳細為他們講解貸款業務、利率優惠政策和多樣化的還款方式,還貼心地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告知他們有任何問題隨時都能聯系自己。徐美玲專業而負責的態度漸漸打消了吳彥夫妻的疑慮,讓他們放下心來。隨后,徐美玲迅速行動,幫助吳彥完成了50萬元授信審批。資金到賬的那一刻,吳彥激動地拉住徐美玲的手說:“丫頭,多虧了你們的幫助!我兜里有了這筆錢,今年的收成就有保障了。”
在組織推進方面,綏化市分行進一步完善春耕備耕金融服務工作責任制,明確支行行長為首要責任人,進一步調動了支行發展業務的積極性。截至3月末,該分行今年發放涉農貸款超20億元。
數據賦能 讓農戶“少跑腿快用錢”
春播在即,饒河縣西林子村的種植大戶老王蹲在自家倉庫前,拿著計算器反復核對賬目——玉米價格走低,糧食積壓不敢出售,但是農時不等人,訂購300畝地的種子和化肥還差18萬元缺口。
老王正犯愁時,饒河縣支行信貸客戶經理許饒饒走進他家小院,褲腳上還沾著泥點兒。得知老王的困擾,他立刻拿出移動展業設備說:“今年我們的產品優化了,您這樣的信用村優質戶可以辦理線上續貸,速度不是問題。”老王半信半疑地接過平板電腦,經過人臉識別和電子簽名后,18萬元授信額度即刻生效!
“極速貸款”的背后,是科技數據賦能。早在本輪春耕開始之前,黑龍江省分行就基于黑龍江農投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和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的農業生產數據,推出了“農業大數據+差異化預審”“前置線下預審+后置線上作業”模式,對接農村地區和農墾地區種植類客群線上金融服務需求。前置系統可以從外部數據平臺直連獲取土地規模數據,設置借款人、土地發包人唯一性校驗,防范“一地多用”;客戶信息經人工審核后由前置系統根據省內優勢行業收入成本參數自動計算授信建議金額,防范“虛增授信”。截至一季度末,黑龍江省分行通過這一業務模式累計授信83.15億元,發放貸款70.06億元,服務客戶近1.8萬戶。
大興安嶺地區分行以“金融+科技+農業”的多元服務模式,為當地農戶送去春耕“及時雨”。該分行通過創新產品、精準對接、科技賦能和金融知識下鄉等舉措,助力備耕工作高效推進。他們推出了“線上信用戶貸款”“規模種植產業貸”等惠農產品,以審批快、利率優、額度高的特點滿足農戶多樣化需求。農戶通過線上辦理“極速貸”等產品10分鐘內即可完成審批。在業務受理過程中,信貸客戶經理通過移動展業設備,直接上門辦理貸款手續,實現“數據多跑路、農戶少跑腿”。在客戶挖掘上,該分行運用“營銷地圖”等數字化工具,精準對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結合寒地種植特點提供定制化融資方案,確保資金精準流向農業生產一線。
建三江墾區是我國最早迎接太陽的墾區,占整個黑龍江墾區面積的22%。為了滿足不同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的多樣化融資需求,建三江支行創新推出了一系列特色農貸產品。除了“極速貸信用(主動授信)貸款”,還推出了“極速貸信用戶貸款”等線上產品,以及額度更高的“墾區產業貸”“規模種植產業貸”,為農戶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資渠道。特別是“墾區產業貸”,最高貸款額度可達200萬元,滿足了種植大戶開展農業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
延壽縣是典型的農業縣,耕地面積達163.7萬畝,最遠鄉鎮距縣城達140公里,往返一趟耗時近3小時。以往,農戶貸款只能通過線下申請,不僅要準備大量繁瑣材料,還受限于路途遙遠、貸款審批周期長,往往資金到位時,春耕最佳時機已過,嚴重影響生產進度。每到春耕時節,農戶們滿心都是焦慮:“春耕不等人啊!可沒錢啥都干不了,急得人直上火。”為破解這一難題,延壽縣支行組建“金融輕騎兵”團隊,信貸客戶經理被劃分到對應的鄉鎮管理片區,攜帶移動展業設備走村入戶、送貸上門。
針對有需求且符合條件的農戶,信貸客戶經理借助移動展業設備現場采集信息,并指導農戶使用手機銀行“線上信用戶”產品,實現貸款申請、放款全流程線上操作,有力保障春耕生產有序推進。“種地這么多年,年年春耕為錢發愁;現在郵儲銀行送貸上門,再也不用操心路遠、材料繁瑣的問題了,真是咱老百姓的貼心銀行!”延壽縣很多村民感慨道。
惠民升級 超越金融的價值創造
“郵儲銀行的貸款不僅解決了資金難題,優惠利率還幫我們降低了成本!”蘿北縣金山村村民王大叔如是說。作為擁有10多年經驗的種植大戶,王大叔今年計劃將承包規模擴大至500畝,急需資金購置農資,但又擔心貸款利息高,怕還不上貸款。蘿北縣支行客戶經理向其推薦了“額度大、利率低、隨支隨用”的“線上信用戶”貸款,徹底打消了其后顧之憂。借助郵儲銀行的資金支持,目前,他已更新農機具并擴大種植規模。
考慮到農戶的實際情況,蘿北縣支行簡化擔保要求,通過“省息=增收”的實惠策略,切實降低農戶融資成本,讓其能將更多資金投入生產。今年以來,蘿北縣支行共下調利率116BP,截至3月末,涉農貸款結余6.59億元。這也是黑龍江省分行聚焦農戶痛點、讓利于民的縮影。
黑龍江省分行圍繞擔保方式、客戶風險等級、市場規模等維度制定本年度定價策略。基于客戶的不同交易場景,產品設計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對優質客戶執行利率優惠辦法,落實好信貸資金的減費讓利。截至3月末,黑龍江省分行“三農”信貸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136BP,連續4年堅持讓利,累計下降超2個百分點。同時,轄內各分支機構還以設立金融知識宣講站、組織講座等方式,提高農戶的資金規劃和識別假冒偽劣農資的能力,以“增知融智”形式為春耕護航。
三月的大興安嶺地區依然寒風刺骨,而大興安嶺地區分行組織的“科技興農大講堂”卻座無虛席、現場熱情高漲。大興安嶺地區分行聯合當地農業農村局、“科技特派員”舉辦專題講座,圍繞大豆、小麥等寒地作物,向農戶傳授病蟲害防治、科學施肥等實用技術。同時,該分行還邀請當地公安局民警,針對“假種子”“假農資”等涉農詐騙,現場剖析案例,普及“三不”(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防騙口訣,增強農戶的風險防范意識。精彩講座吸引了十里八鄉的農戶到場聆聽。從農業技術“一站式”答疑,到春耕電詐識別技巧,再到郵儲銀行現場提供的備春耕信貸服務,讓廣大農戶受益匪淺。
在哈爾濱市呼蘭區,呼蘭區支行在鄉村設立金融知識宣講站,員工化身“金融講師”,用質樸的鄉音、接地氣的案例,為農戶講解資金規劃竅門、傳授假冒偽劣農資甄別技巧。一場場培訓如春雨潤物,增強了農戶的金融素養,為春耕備耕筑牢堅實防線。
黑龍江省分行對于暫時存在還款困難、但仍有還款意愿及后續還款能力的客戶,通過重組、展期等多種手段化解風險,給客戶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提供緩沖空間,避免客戶因逾期還款產生征信惡化、經營資金流斷裂等不良后果。自該項措施實施以來,僅七臺河市分行就為4名涉農客戶辦理了貸款重組,重組金額達251萬元,幫助農戶渡過難關。
黑龍江省分行的一系列務實創新舉措讓農戶從“愁眉苦臉”轉變為“干勁十足”。在五大連池雙泉鎮焱垚家庭農場里,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篩土和水稻種子包衣作業。這番熱火朝天的景象,讓農場主孫軍黝黑的面龐綻開了笑容。而就在月余前,這位種糧能手還對著堆積如山的土壤愁眉不展:“十座大棚光篩土就需要上千立方特制基質,還有設備升級、人工成本處處都要花錢。”孫軍摩挲著掌心的老繭回憶道。正當他準備縮小種植規模時,郵儲銀行客戶經理頂風冒雪送來了100萬元信用貸款。這場“金融春雨”解了孫軍的燃眉之急。如今,望著大棚里細膩的苗床土,他抓起一把說道:“銀行把咱當寶,咱更得讓這黑土地里長出‘金疙瘩’!”
漠河市支行工作人員走訪大棚早春蔬菜種植客戶,宣傳貸款業務。
拜泉縣支行客戶經理上門為種植大戶講解貸款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