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的十九大擘畫鄉村振興藍圖,到黨的二十大吹響建設農業強國號角,黑龍江省郵政分公司始終以行業“國家隊”的使命擔當,在黑土地上譜寫服務鄉村振興的時代篇章。十余載傾情幫扶,從定點駐村“輸血”到產業矩陣“造血”,從“標準村”1.0版破局到3.0版城鄉共融,從“四流”解“三難”到數字化賦能……黑龍江郵政以服務標準化、業務多元化、產業協同化、運營品牌化為目標,以物流暢通“經脈”、金融注入“活水”、電商激發潛能,創新打造興業惠農模式,形成了農民獲利、消費者獲益、郵政獲客、政府獲贊的服務生態體系。2024年,全省郵政“標準村”規模達3300個,產業強村幫銷農產品5049.38萬元,金融強村“融資E”貸款凈增1.69億元;銷售郵政基地農產品2941.34萬元,列全國郵政第1位。今年,黑龍江郵政計劃新增“標準村”200個。截至5月底,依托“標準村”建設,全省郵政跨省銷售基地農產品1596.32萬元,農產品交易額達3.87億元,“融資E”貸款凈增2238萬元。
定點幫扶興產業
“前些年,村里沒有什么產業,青壯年都外出打工,老齡化、空心化現象在我們村尤為明顯。現在,村里的年輕人多了起來,村頭扎堆曬太陽的閑人也少了。這些新變化與郵政對我們村的全面幫扶是密不可分的。”東興村村民這樣說。
齊齊哈爾市克東縣東興村是黑龍江郵政的定點幫扶村。黑龍江郵政充分運用物流、金融、電商等領域的優勢,“以工代賑、扶志扶智”,通過村企合作,形成助力東興村產業項目發展的合力。2018年7月底,笨榨豆油扶貧產業項目投入運營;2022年初,鄉村振興縫紉車間開始建設;2022年6月,煎餅廠落成投產;2024年,煎餅廠二期擴建工程拔地而起……郵政在村里的每一次產業投資和幫扶,都牽動著村民的心。
“現在,咱也是有技術的工人,種田、打工兩不誤,拿著雙份收入!”村民李大姐爽朗的笑聲中,滿滿的幸福感。在煎餅加工廠的隔壁就是縫紉車間,4條生產線同時開動,縫紉機前的工人都是全神貫注。
2022年,黑龍江郵政投入10萬元,利用村委會提供的場地,建設縫紉車間,對全省破舊郵袋進行縫補修整,為村里20名留守婦女創造就業崗位,也實現了村民就近就業、就地增收。3年來,累計縫補破損郵袋5萬條,實現村集體收入10萬元,帶動村民直接增收7.5萬元。
“以后,小菜園里的時令蔬菜再也不愁賣了!”村民李大爺家的半畝菜園已被郵政列入小園菜直供名單。近年來,庭院經濟成為村民增收的新引擎。東興小園菜直供項目的啟動讓村里40余位農戶的小菜園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此外,黑龍江郵政每年為全村170戶常住戶購買雞雛、鵝雛,開展庭院養殖。此后,再為村民幫銷雞鵝及其禽蛋產品,加上村民自銷收入,僅此一項,每年可幫助村民戶均增收近千元。
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防返貧。幾年來,黑龍江郵政發揮自身資源稟賦與渠道優勢,以定點幫扶、專項資金投入、產業扶持等多元化舉措,建立起“產業+技術+市場”三位一體的幫扶機制,有效筑牢防返貧堤壩。僅2024年,全省郵政就選派14支駐村工作隊、25名幫扶隊員扎根村屯一線。一批批駐村工作人員傾心盡力,與村“兩委”和全體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從豆油作坊到現代化加工車間,從庭院養殖到規模種養,黑龍江郵政以產業為核心,實施“產業+技術”“電商+銷售”“教育+就業”的特色幫扶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上行、農村電商培訓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有效激發鄉村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滿腹郵韻“標準村”
行政村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單元,承載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使命。黑龍江郵政創新構建“標準村”服務體系,以“四流合一”優勢為引擎,從1.0版模式探索,到2.0版、3.0版不斷升級,推動鄉村特色產業與郵政資源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多業務協同、多場景賦能、產業鏈融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子。自2022年以來,在省委組織部的支持下,黑龍江郵政強化“標準村”建設運營,通過連點成線、以點帶面,產生了從一域向全局輻射的帶動效應。
在牡丹江市寧安市小朱家村,黑龍江郵政首次將“標準村”理念落地生根。針對該村曾面臨的交通閉塞、產業薄弱等問題,黑龍江郵政依托三級物流體系打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通道,在村里設立綜合便民服務站,實現快遞進村、農品出村,為村民夯實了致富基石。
“成了郵政的小菜園后,郵政既幫送又幫賣。一年下來,我能多掙1000多元!”“郵選小園地”園主朱貴華說。2022年,黑龍江郵政聯合郵儲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開展惠農金融服務,為小朱家村村民提供了210萬元貸款支持,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同時,村郵雙方整合當地生態濕地資源,共同打造大米、鴨蛋、小菜園三大特色基地。2022年,全省郵政為小朱家村幫銷農產品480萬元,幫助9位種植戶增收近10萬元。
到2022年末,小朱家村模式迅速推廣至全省1640個行政村,帶動全省農產品銷售達715萬元、農資銷售達832萬元,“標準村”1.0版實現從“一村試點”到“千村聯動”的跨越。
2023年,黑龍江郵政與省委組織部聯合印發《“村黨組織+郵政”標準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行動通知》,建立郵政企業牽頭、村黨組織書記及駐村第一書記配合、相關部門參與的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機制,整合便民、利民、惠民、政務和公共服務,搭建鄉村振興公共服務平臺,形成“網絡代購+平臺批銷+物流配送”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進一步增加郵政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推動“標準村”向2.0版迭代升級。
“這次與郵政合作的助農直播活動非常成功,既促成了農產品與郵政網絡的對接,又實現了村民增收。”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宏升村駐村第一書記曹保對郵政助農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
宏升村距離縣城較遠,村民要想把蔬菜賣出村,需要花費較高的時間成本和運輸成本。富裕縣郵政分公司與駐村第一書記曹保取得聯系,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利用“線上+線下”模式,開啟直播帶貨,并通過整合郵政資源,為該村構建起“金融+電商+寄遞”的綜合服務體系。
一場場直播生動展現出鄉村原生態的蔬菜種植,瞬間吸引大量網友圍觀和留言,不僅為郵政帶來了新的流量,也為村民小園菜銷售助了一臂之力,更為鄉村振興播下了共富的種子。
“郵政服務信得過,郵政是真心幫助咱農民啊!”郵政人實實在在的助農惠農行動,讓宏升村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同城里人一樣的郵政服務,村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2024年,黑龍江郵政以“城鄉共融共促”為目標,以牡丹江、哈爾濱為試點,初步建成以黨建共建為核心、以網點(站點)為陣地、以特色活動為紐帶的“郵政+社區+標準村”的城鄉雙向交互新模式,推動城鄉聯動發展。“標準村”3.0版自此全面啟動。
社區里的大媽跳著歡快奔放的舞蹈、市民有序排隊辦理第三代社保卡、郵政人員熱情介紹著農家小園菜……這是哈爾濱市雙城區郵政分公司與政通社區聯合開展的鄉村振興“興農郵選大集”。
雙城郵政在考察長產村、躍進村、富志村等村屯小菜園后,篩選出30余戶產量大且存在滯銷問題的農戶,將其農產品引入“興農郵選大集”。“郵政不愧是老牌國企,真是幫了我們大忙!”“我在大集上買的小園菜品質好,價格也實惠。”一邊是村民感謝郵政打通蔬菜銷售渠道,一邊是社區居民對郵政銷售的優質農品贊不絕口,城鄉聯動發展在這個大集上有了具象表達。
與此同時,在寧安市盤嶺村,“郵社區·服務鄉村振興歡樂行”活動已是深入人心。“郵政真是咱老百姓的貼心人,像貸款、銀行卡這些平時只能到城里辦的事兒,在家門口就給辦了,太方便了!”盤嶺村黨支部書記關強向郵政工作人員連聲道謝。隨著城鄉融合發展步伐的加快,全省“郵社區”建設也從試點落地到遍地開花。
2025年,黑龍江郵政以構建“標準村”運營新平臺為目標,持續推進“標準村”3.0版深化發展,聯合政府部門及戰略合作企業,整合各方資源,通過共投、共建,打造“郵享鄉村綜合服務中心”,合力構建覆蓋鄉村的“國企服務樞紐”,推動便民政務、金融保險、智慧農業等服務下沉。
在“標準村”創新升級過程中,黑龍江郵政堅持以特色產業為錨點,發揮服務協同效應,分類打造“綜合示范村”“產業強村”等特色標桿,形成“一村一品、多元共生”的產業格局,推動“標準村”從郵政主導向多元共贏不斷進化。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郵政農產品交易額完成3.87億元。
協同共織“生態網”
“這次來到黑龍江真是發現了大寶藏。像樺樹汁、藍靛果,還有菌菇類的產品,好吃得不得了。我們已經簽訂了十幾份訂單。”1月初,在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2025年“郵政年貨節”展銷會上,來自廣東的采購商劉俐敏興奮地說道。這場產銷對接活動正是黑龍江郵政創新助農模式的一個縮影。
“要致富先修路。”黑龍江的農村大多地處偏遠且交通不便,農特產品如何走出農村?面對偏遠農村物流梗阻、農產品滯銷等難題,黑龍江郵政請纓而上,以三級物流體系為骨架,以“數商興農”為引擎,加快推進郵快合作、交郵供合作的步伐,建設郵政農產品基地,構建直播銷售、社區團購、社會采購等多渠道矩陣,蹚出了一條服務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路徑。
黑龍江郵政以“物流+站點”模式,不斷加快構建資源共享、服務同網、信息互通、便利高效的農村物流發展新格局,在三級物流體系建設中,著力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增強農產品上行能力,加強線上平臺流量運營,加快線下產銷平臺拓展。目前,全省郵政已建成“兩中心一站點”9556處,13個市、85個縣全面推進“快遞下鄉”戰略。2023年,全省抵邊自然村全面通郵,年新增投遞里程近4.5萬公里,年投遞郵件總量為190萬件。
“公交車變快遞車,載人又帶貨,既提升了公交運力效能,又方便了村民取件寄貨。”自交郵合作以來,交郵雙方的員工和村民都對此贊不絕口。目前,全省交郵聯運已開通線路87條,有效降低了農村物流成本。而作為交郵合作的升級版,“交郵供”合作項目的啟動更是給鄉村發展帶來福音。該項目充分發揮交通、郵政、供銷三大體系的各自優勢,著力解決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問題,促進了縣域商貿流通體系的建設。
物流快捷了,財路也通暢了,村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期盼。為了服務鄉村全面振興,黑龍江郵政以數字化賦予傳統物流新內涵,讓黑土地煥發出新活力。
在北安市紅星農場的“交郵供”直播間里,郵政人員、鄉村網紅和供銷社人員同臺競技,讓藍靛果、樺樹茸等林區特產秒變網紅爆款。省內其他地方也紛紛行動,將“交郵供”直播間作為陣地,開展直播帶貨,助力地方農特產品出村進城、行銷全國。
“自從郵政在這兒建立大米基地,村民不再發愁大米的銷路。郵政提供的信用貸款非常靈活,‘云倉’服務更是省心省力。”寧安市郵政大米農產品基地負責人說。多年來,依托自身的大網資源和平臺優勢,黑龍江郵政積極建設龍江特色農產品基地,在產業發展基礎好、郵政運作能力強的區域,選擇農產品龍頭企業、領軍型農民合作社進行合作,構建“郵政+企業+農戶”合作模式,推動地方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截至5月末,全省郵政累計建成7個全國級農產品基地、30個區域級農產品基地,實現基地農產品銷售額達1.95億元。
當前,黑龍江郵政正以“十大工程”為抓手,與商務、農業等部門開展重點合作,不斷優化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將郵政的優勢資源匯聚起來,形成普遍服務、寄遞業務、金融業務、農村電商業務協同并進、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在廣袤的黑土地上,一條條承載希望的幸福郵路,正帶動千鄉萬村小產業融入經濟大循環、助力千家萬戶小農品對接全國大市場,為龍江大地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郵政為東興村投資興辦煎餅廠并代為銷售。
郵政與地方政府共建“郵選小園地”,發展鄉村庭院經濟。
郵政與供銷合作社聯合開展助農直播。(照片由黑龍江省郵政分公司提供)